|
基本情况 |
|
罗顺社,男,陕西户县人,1961年8月生,教授,中共党员。
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岩石矿物专业,获学士学位。
1992年7月于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煤田、油气田地质与勘探专业,获硕士学位。
1999~2000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。
2008年12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能源地质工程专业,获博士学位。
中国石油学会、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、湖北省地质学会会员、SEPM会员,《石油地质与工程》和《特种油气藏》编委。
现任院党总支书记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
通讯地址: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bat365官网登录
邮 编:434023
联系电话:0716-8060466
E-Mail: lss@yangtazeu.edu.cn
|
|
|
|
教学情况 |
|
主讲课程
(1)沉积岩石学,本科专业基础课,周学时4~6,十届共1156名学生。
(2)资源地质学,本科专业课,周学时4,十届共1604人;
(3)沉积学,研究生学位课,周学时4,两届共20名学生;
(4)深水沉积学,研究生选修课,周学时4,三届共10名学生。
实践教学
(1)指导石油地质、资源勘查工程、应用地球物理、勘查技术与工程、油气田开发工程等专业本科生进行野外普通地质、沉积相实习、综合地质实习等共计21次,累计60周;
(2)指导石油地质专业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、地质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14届共96名学生,共计1728学时,其中近五年42名,其中4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。
指导研究生
指导硕士研究生45名,其中已毕业并获学位24名。
教研课题
(1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”,教育部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,1996~1999,主要完成者;
(2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”,湖北省教委,1997~1998,主要完成者;
(3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优秀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”,湖北省教育厅,2000~2004,主要完成者;
(4)“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研究”,湖北省教委,1997~1998,课题负责人;
(5)“《沉积岩石学》重点课程建设”,校级项目,1993~1997,第二负责人;
(6)“《沉积岩石学》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”,湖北省教育厅,2003~2004,第二负责人;
(7)“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”,湖北省教育厅,2004~2007,参加者;
(8)“《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》教材编写”,bat365官网登录重点教材建设项目,2006~2007,课题负责人;
(9)“基于GIS的含油气盆地储层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”,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,湖北省教育厅,2006~2009,参加者;
(10)“国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——资源勘查工程”,教育部、财政部,2008~2011,参加者;
(11)“湖北省省属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”,湖北省教育厅,2008~2011,第二负责人;
(12)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,湖北省教育厅,2008~2011,第二负责人;
(13)《沉积岩石学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,教育部、财政部,2008~2013,第二负责人;
(14)《沉积岩石学》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,教育部、财政部,2009~2011,第二负责人。
教研论著
(1)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,第一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0.3, 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;
(2)浅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,第一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0.3, 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;
(3)《沉积岩石学》精品课程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,第二作者,bat365官网登录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9.12,ISSN 1673-1409 CN 42-1741/N;
(4)《沉积岩石学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,第二作者,bat365官网登录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7.6,ISSN 1673-1409CN 42-1741/N;
(5)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第二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 2000.3 ,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;
(6)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探索,第二作者,《高等教育研究新论》,南海出版公司,1998.12 ,ISBN 7-5442-1327-7;
(7)深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,第三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0.3, 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;
(8)沉积岩石学课程建设的做法与效果,第三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0.3, 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;
(9)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系级办学效益,第三作者,中国地质教育,1999.2,ISSN 1006-9372 CN11-3777/G4;
(10)《沉积岩石学》精品课程网站建设,第四作者,bat365官网登录学报(自然科学版)理工卷,2010.3,ISSN 1673-1409 CN 42-1741/N;
(11)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,第四作者,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》,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0.3, ISBN7-5021-2937-5/TE.2282。
|
|
科研情况 |
|
已完成的科研项目
(1)1999年1月~2001年12月,下古生界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编号:49872050),主要完成者;
(2)2003年1月~2005年12月,深水牵引流沉积的比较沉积学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编号:40272060),主要完成者;
(3)2005年7月~2006年8月,泌阳凹陷核三下段沉积特征与演化研究,中国石油化工河南油田分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4)2005年11月~2006年8月,鄂尔多斯盆地大型地层—岩性气田形成与勘探实践研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5)2006年8月~2009年11月,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,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,南方勘探公司,项目负责人;
(6)2008年6月~2009年6月,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控砂机制研究,中国石油化工河南油田分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7)2009年3月~2010年4月,冯地坑—洪德长8—长4+5成藏控制因素及评价目标研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8)2009年12月~2010年12月,苏里格地区山1—盒8段砂体分布规律研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9)2010年6月~2011年10月,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、马五5储层形成机理与有利目标评价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10)2011 年5月~2011年11月,苏47区块地质综合研究与富集区筛选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。
现承担的科研项目
(1)2012年1月~2015年12月,中扬子台地南侧下奥陶统等深岩丘形成机理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编号:41172105),项目负责人;
(2)2011年1月~2013年12月,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编号:41072086),主要参加者;
(3)2011 年4月~2012年4月,苏里格地区盒8段大面积砂体成因机理研究,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项目,项目负责人。
主要论著
(1)《深水牵引流沉积——内潮汐、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》,1996,科学出版社,第三作者;
(2)《Deep-Water Traction Current Deposits——A Study of Internal Tides,Internal Waves,Contour Currents and Their Deposits》, 1998,VSP,Science Press Beijing,New York,第四作者;
(3)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上震旦统浊积扇沉积,新疆石油地质,2001.6,第一作者;
(4)深水等深岩丘及其含油气潜能,海相油气与地质,2002.4,第一作者;
(5)Ordovician carbonate contourite drifts in Hunan and Gansu Provinces , China ,《 Geological Society Memoir No.22——Deep-water Contourite Systems : Modern Drifts and Ancient series , Seismic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》,2002,433~442,第一作者;
(6)A Middle Ordovician Carbonate contourite drift in Pingliang , Gansu Province , China , DEEP-WATER CONTOURITE SYSTEMS: modern drifts and ancient series , seimic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, An IGCP 432 publication edited by Dorrik AV Stow , Carol J Pudsey , John Howe , Jean-Claude Faugeres , Geol.Soc.Publishing House ,2002,第一作者;
(7)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沉积相的研究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08.8,第一作者;
(8)泌阳凹陷核三下亚段物源区母岩性质研究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09.6,第一作者;
(9)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碳酸盐岩碳、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09.12,第一作者;
(10)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,地质学报,2010.4,第一作者;
(11)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,中国地质,2010.4,第一作者;
(12)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在识别碳酸盐岩层序界面中的应用——以冀北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为例,中国地质,2010. 4,第一作者;
(13)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上亚段物源研究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10.4,第一作者;
(14)河北宽城蓟县系铁岭组岩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10.6,第一作者;
(15)Deep-water Contourite Drifts in the West of North-China Platform,Geo-Temas, 2010.6, 第一作者;
(16)燕山地区冀北坳陷雾迷山组地球化学特征,石油与天然气地质,2011.1,第一作者;
(17)宣龙坳陷新元古界下马岭组沉积相特征研究,断块油气田,2011.1,第一作者;
(18)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二段古地貌恢复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,石油天然气学报,2011.3,第一作者;
(19)靖边潜台南部中奥陶统马五1~4亚段沉积演化特征研究,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,2011.10,第一作者;
(20)靖边潜台西侧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4段沉积微相研究,海洋地质前沿,2011.11,第一作者。
|
|
获奖情况 |
|
科研获奖
(1)1995年6月《深水牵引流和重力流沉积研究》,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,排名第3;
(2)1999年12月《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——内潮汐、内波和等深流沉积研究》,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排名第3;
(3)2002年2月《湖盆沉积模拟研究及应用》,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,排名第14;
(4)2005年3月《中国湖南、甘肃省奥陶纪碳酸盐岩等深岩丘》获荆州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,排名第1;
(5)2007年12月《江汉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》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,排名第3;
(6)2009年12月《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研究及其应用》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,排名第9。
教学获奖
(1)“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”项目,2004年9月获bat365官网登录教学成果特等奖,排名第2;2005年10月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2;
(2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与实践”项目,2000年10月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6;2000年6月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6; 2000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;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;
(3)《深水牵引流沉积》教材,1999年4月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二等奖,排名第3;
(4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优秀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”项目,2004年9月获bat365官网登录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4; 2005年10月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,排名第4;
(5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”项目,1998年12月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2;1999年4月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学成果三等奖,排名第2;
(6)“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”项目,2008年10 月获bat365官网登录教学成果特等奖,排名第6;2009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;
(7)《沉积岩与沉积相》教材,2008年10月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5;2009年12月获中国石油高校优秀教材奖;
(8)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研究”项目,1998年12月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,排名第1;
(9)1992-1993、1996-1997、1998-1999、2000-2001、2001-2002学年获江汉石油学院教学质量优秀;1994-1995学年获江汉石油学院教书育人先进;2004-2005学年获bat365官网登录教学质量优秀;
(10)2000年获得江汉石油学院第五届中青年讲课比赛二等奖;
(11)2005年获得bat365官网登录首届教案展评优秀奖;
(12)2006年获得bat365官网登录首届“教学名师”;
(13)2008年、2009年、2010年分别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。
其他获奖
(1)1988-1990、1993-1994、1998-1999学年获江汉石油学院优秀共产党员;
(2)2003-2004、2005-2006学年获bat365官网登录优秀班主任称号;
(3)2011年获得bat365官网登录“先进科技工作者”。
|